首页 > 工作计划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调研报告2篇

时间:2025-05-09 07:12:06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调研报告2篇(全文共9596字)

遵照烈山区委、区人大工作安排,烈山区人大常委会组织区人大代表与区文旅体局、区农业农村局、区自然资源与规划分局以及烈山镇、宋疃镇、古饶镇等分管领导,由缪瑾副主任带队,于2019年5月23日深入到三镇景区景点实地查看,调研烈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进展情况,分析存在问题,讨论全区下一步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如何推进、如何实现国家验收达标,提出切实可行的科学合理的建议和意见。

2016年11月,淮北市烈山区自列入第二批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名录后,通过规划融合、景区建设、市场规范、公共服务设施配套等工作有序推进,成效显著。现将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烈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概况

烈山区地处淮北市南部,总面积388平方公里,人口38万。全区辖烈山、宋疃、古饶3镇和杨庄、临海童、百善、任楼4个街道办事处,一个经济开发区。烈山是淮北市城市“东进南扩”的重点发展区,同时烈山还是中国土地复垦示范区、国家可持续发展试验区、开放性农业示范区、全国经济林产业示范百强县(区)、全国六大石榴基地(塔山石榴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国软籽石榴基地、全国农业旅游示范区、中国生态旅游名区,其中榴园村是全国美丽宜居村庄示范村。

烈山文化旅游资源丰厚,传说烈山是炎帝烈山氏的出生之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石山孜新石器早期文化遗址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青龙寺、华家湖新石器中期文化遗址、赵集二级扬水站3处;2019年又新增了烈山窑遗址、赵氏宗祠和榴园村明清石榴园及乡土建筑三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市级文保单位如宁戚墓、许由墓、捻寨遗址等16处;同时,烈山窑和草庙孜正在申报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4A级景区四季榴园和南湖公园、正在打造国家3A级景区七彩和村、以及正在提升和规划建设的龙脊山自然风景区、华家湖、廻龙山、十里长山等文化旅游景区景点。

二、烈山区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

(一)成立创建组织,明确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任务。为扎实推进创建工作,烈山区委区政府成立了以区委书记、区长主要领导为组长的“烈山区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工作方案》、《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推进计划表》、《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工作任务分解表》,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引领全区产业转型发展的支柱产业进行培育。

(二)坚持规划引领,打造全域旅游示范区特色。投入资金100多万元,高标准规划《烈山区全域旅游规划》、《烈山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重点项目总体规划》,全区规划了四季榴园、南湖公园、龙脊山、化家湖、廻龙山、十里长山六大景区,突出建设重点,以点带面,示范推动。编制《烈山区石榴特色小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并实施第二批精品民宿建设和旅游商品交易市场建设。创建成国家AAA七彩和村景区。

(三)完善管理体制,提升全域旅游服务水平。在四季榴园景区设立了烈山区旅游警察、旅游景区巡回法庭,设立由公安、旅游、环境、市场(工商、物价)食药等单位参与的综合执法队伍,将景区游客中心国有资产包括债权债务移交给盛大投资公司。

(四)推进“旅游+”,实现全域旅游示范区目标。一是“旅游+文化体育”。利用化家湖景区连续举办六届环湖自行车赛,环化家湖山地自行车越野赛,2018年环江淮万人骑行大赛(淮北站榴园)暨山地自行车越野赛以淮北市太极拳展示、秦楼桃花节、七彩和村梨花节、最美桃花面摄影大赛、寻找最美石榴仙子摄影大赛、李政恩篆刻书画展等节庆活动和赛事活动为载体,打造文化体育旅游各类活动,形成了持续时间长、内容丰富多彩、有品牌影响力的旅游产品。二是“旅游+山水”。依托烈山山水资源、农耕文化这一优势,结合“美丽乡村”建设,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在四季榴园景区建设环形观景路,形成烈山特色的“一带一路”旅游景观。规划设计中湖公园、泉山公园、化家湖、龙脊山、廻龙山、十里长山等景区建设。三是“旅游+交通”。全区旅游路网建设全面铺开,“六横六纵”路网把烈山各景区景点有机串联,点点连成线,线线连成片,节约了游客在路上的时间,延长了游客在景区景点休闲的时间;开通105、109、116、126路等旅游线路和淮北—榴园旅游专线直通车。四是“旅游+养生”。依托烈山宜人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山水资源,建设榴园精品民宿、塔山生态农庄、果老生态山庄,培育龙脊山地锅鸡、果老山庄黑山羊、小香猪、蒸时令野菜等十大品牌养生特色食品;开发研制石榴酒、石榴汁、石榴茶等养生保健食品,凸显本地特色。五是 “旅游+小镇”。利用集镇建设打造特色石榴小镇、苹果小镇、灵枣小镇等,以旅游产业作为支撑,带动了本地的城镇化建设和生态建设,实现城镇调整产业、改善民生、提升形象的目标。六是“旅游+工业”。烈山区将利用工业遗产,变废为宝,依托旧的矿井矿区进行改造,变成矿井餐厅和矿井体验,成为吸引游客的新的景点。国家矿山博物馆、酒器陈列馆、纺织体验馆等工业旅游已经形成。目前,井下餐厅和矿工体验煤矿以及北从朔西湖公园南至南湖公园的旅游观光“小火车”正在谋划设计中。七是旅游+商品,创新开发具有烈山特色的中国结、泥塑、剪纸、根雕、奇石等文化旅游产品,并逐渐形成旅游产业,增加当地旅游收入。塔山石榴系列产品、和村苹果、黄营灵枣、秦楼蜜桃、赵集水果蔬菜等地方土特产,已形成规模特色,其中塔山石榴、和村苹果、黄营灵枣已成为国家地理名称保护产品。2018年,在安徽省旅游商品创意设计大赛中,金榴园石榴饮料获得银奖。

(五)抓好项目建设,提升全域旅游示范区品味。围绕四季榴园4A级景区提升,新建榴园高档民宿和四眼井纪念馆,不断推进石榴特色小镇、赵瓦房画家村、塔山二期精品民宿等重点项目建设,加强旅游交通、标识标牌、旅游厕所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四季榴园、龙脊山景区提升和泉山公园、化家湖景区规划建设,创建七彩和村和秦楼桃花源3A景区、加快十里长山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乡村旅游和草庙孜等红色文化旅游产业,大大提升了全域旅游示范区品味。

(六)发展乡村旅游,辐射全域旅游示范区范围。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全区年接待游客近百万人次,旅游收入已达亿元,通过发展万亩石榴园、万亩苹果园、千亩灵枣园、金泰莱农业生态园等特色农业基地,依靠发展农家乐特色餐饮、农耕文化体验、拓展训练等农业休闲观光旅游,达到了引领休闲观光与拓宽增收渠道的作用。

2018年,先后申报创建国家3A七彩和村景区和秦楼金泰莱生态园景区,挖掘赵集民俗文化,建设赵集民俗馆,发掘了烈山窑遗址和草庙圩孜淮海战役华野指挥部旧址两大文物遗产,投入百万余元资金,进行发掘、抢修、保护和开发利用,正在申报国保单位,着力打造旅游景点和红色文化旅游基地,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

(七)夯实旅游基础,保障全域旅游示范区实施。烈山区围绕“旅游标识数量充足、旅游宣传面广量大、旅游服务优质高效、市民参与彰显魅力、旅游监管 ……此处隐藏4810个字……域旅游重大交通项目,着力构建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规范完善旅游引导标识系统;合理配套建设旅游停车场。

(四)坚持融合发展,丰富旅游产品,切实增加有效供给。积极发展旅游+体育、旅游+休闲农业、旅游+养老、旅游+文化等旅游新业态,提升旅游产品品质;积极谋划实施全域旅游新项目,丰富品牌旅游产品。

(五)实施整体营销,进一步凸显县域旅游品牌形象。推出不同季节、不同旅游产品的乡村旅游特点线路,举办“山花浪漫”、“趣味一夏”和“乐享金秋”乡村旅游系列活动,营造“月月有节、乡乡可游”的全域旅游氛围;积极参加全省“1+N”宣传,在央视等主流媒体投入旅游宣传;与中青旅合作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

二、 主要问题

在调研中,我们也发现创建中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旅游产品品质不优。全县现有景区景点旅游设施和综合服务水平不高,需进一步提档升级;以徽墨、徽菜、徽雕为代表的特色徽文化产业亮点不多,需进一步培育;以体验历史文化名城的古街区景点和古村落开发保护力度不够,需进一步加强。

(二)旅游新业态不丰富。以彰显我县文化内涵和非遗项目的旅游新业态深度挖掘不够;“旅游+体育”、“旅游+研学”、“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业态融合不紧密,需要加快建设;以体现我县环境生态优势的养生养老特色品牌影响力不强,需要加快打造;特色民宿等新兴产业发展不快,旅游娱乐存在短板。

(三)旅游公共配套设施不完善。连接大黄山主要景区的绩谭快速通道正在建设中;县内公路等级不高,主要景区景点公路通达条件需进一步改善,全县畅达便捷的交通网络需要进一步构建;旅游客运班车、旅游公交车和观光巴士尚未开通,游客运输组织能力有待提高;旅游风景道、城市绿道等公共休闲设施需加快建设;全县自驾车服务体系不完善,自驾车营地自驾车风景道需加快建设;旅游购物设施、旅游文化娱乐休闲设施需加快布局。

(四)旅游管理体制机制改革不到位。全县“1+3”旅游综合管理和综合执法组织虽已组建,但尚未实质性运行;旅游执法机构和旅游综合管理机构的力量需进一步配齐配强;旅游统计改革、导游管理体制改革、景区门票制度改革的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大。

三、几点建议

(一)全力推进全域旅游全域统筹,实现由部门联动向党政统筹转变。一要完善统筹协调机制。进一步强化县委、县政府对旅游业发展的统筹指导和综合协调,特别是要强化创建责任单位的主体责任,及时分析和解决创建过程中新情况、新问题。认真落实创建任务领导干部挂项制度,对创建重点任务,重点项目都要确定挂项领导,切实解决创建工作与涉创部门管理条块分割、职能交叉、权责脱节、联动性不强等问题,形成县委、县政府总体统筹,文旅委综合协调,各有关部门齐抓共管的强大合力。二要完善政策保障和投融资机制。认真落实国家支持旅游业发展各种措施,落实好县委绩发[2017]10号文件《绩溪县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实施意见》中出台的八项扶持政策,支持旅游企业发展壮大。县直有关部门在安排中小企业发展、小城镇建设、美丽乡村建设、文化遗产保护等专项资金时,要向全域旅游重点项目和重点工作倾斜,充分发挥财政政策和资金的导向作用。

(二)全力推进产业布局全域优化,实现由建点连线向育点拓面转变。一要完善规划体系引领全域旅游发展。立足多规合一,综合城乡建设和交通、旅游、文化、体育、农业等专项产业发展规划,编制好全县全域旅游发展指导纲要,对旅游重点项目、旅游大景区建设、旅游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旅游产品体系建设、旅游市场开发、旅游经营管理体制改革等进行系统谋划和设计,厘清全县全域旅游发展的基本脉络,有效解决资源盲目开发、项目重复建设、业态类同和同质化竞争等问题,增强全域旅游发展的前瞻性和指导性。二要科学实施重点项目支撑全域旅游发展。按照“提升核心点、整合老景点、打造新亮点”的发展思路,集中力量对现有景点景区基础设施及旅游服务进行全面提升,加快推进徽博园、美食城等旅游综合体项目建设,积极谋划一批对优化旅游产业结构、提高旅游综合效益具有带动和支撑作用的项目,对外招商引资,广泛吸纳社会资本和民间资金发展旅游业。加大与安徽出版集团、北京顺峰集团、香港爱家集团等大集团、大公司的跟踪对接,争取徽商故里、上庄、黄山岭下的公社等旅游大项目落地建设。

(三)全力推进服务设施全域配套,实现由城市旅游向旅游城市转变。一要完善旅游交通服务体系。按照“建设大交通服务全域旅游”的工作思路,加快我县杭黄高铁、杭临绩高铁、绩谭快速通道、国道G233东迁等全域旅游重大交通工程项目建设,提升国、省道,打通内循环,改造县乡网,实现畅安美,着力构建内联外通的旅游交通网络;加密覆盖主要乡村和国道、省道及县乡公路的旅游交通标识系统;鼓励发展壮大旅游汽车公司,不断增强旅游的可进入性。二要完善旅游便民服务体系。充分利用游客集散中心,为游客提供汽车租赁、线路组合、餐饮购物等一体化服务;积极推进发展新型民俗、农家乐等住宿类型;加快建设特色餐饮和购物街区,改善旅游购物环境。三要完善旅游信息服务体系。充分运用互联网信息技术,加快建设我县旅游大数据中心和智慧旅游服务平台、智慧旅游管理平台、智慧旅游营销平台“一个中心三个平台”功能。

(四)全力推进特色产业全域融合,实现由门票经济向产业经济转变。一要加快开发文化旅游产品。重点培育一批集旅游休闲观光、餐饮购物、户外运动、文化体验、康体养生于一体的产业融合发展功能区。指导景点景区开发参与性、展示性、情景性和文化体验型项目,深入挖掘旅游景区文化内涵,吸引游客驻足。二要加快开发户外运动产品。规划建设“皖浙天路”,打造自驾游基地、山地越野训练基地,积极开发登山健身、徒步穿越等新型旅游产品,深入推进皖南国家体育产业基地建设,着力打造全国户外运动基地。三要着力推进乡村旅游发展。积极引导美丽乡村建设资金、扶贫资金向乡村旅游项目倾斜,进一步提升乡村旅游项目建设水平。积极培育景区辐射型、城郊休闲型、农业观光型等多种类型的乡村旅游产品。

(五)全力推进监管治理全域覆盖,实现由粗放低效向精细高效转变。一要强化旅游市场秩序集中整治。进一步加大市场监管和联合执法力度,特别是要严厉打击干扰景区正常经营和强拉游客、强行拼客等欺行霸市行为,切实规范旅游市场秩序。二要完善旅游联动监管机制。进一步健全旅游执法机构,配齐配强旅游执法力量。进一步健全旅游投诉受理、交办、查处、反馈、问责等重点环节工作制度,着力完善旅游投诉和应急联动处置机制,进一步健全文明旅游引导、旅游安全管理、突发性应急处置等制度。

(六)全力推进市场开发全域联动,实现由形象宣传为主向产品营销为主转变。要加大旅游宣传营销创新力度,不断拓宽旅游宣传营销渠道,积极推动旅游宣传营销区域联动,着力构建传统媒体与新型媒体结合、线上与线下共促、政府与企业联动的旅游宣传营销新机制。深化与中青旅战略合作,借势中青旅品牌和网络资源平台,开展旅游目的地整体营销;聚焦“长三角”、京福高铁沿线等主要客源地开展旅游宣传;主动参与全省“1+N”旅游宣传,加快融入杭州、黄山国际旅游圈,打响“美食天堂、养生福地”旅游品牌。

《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创建进展调研报告2篇(全文共9596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