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高一时事政治论文(新版多篇)

时间:2025-07-12 07:11:25
高一时事政治论文(新版多篇)(全文共24334字)

【摘要】高一时事政治论文(新版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高一时事政治论文 篇一

巧用时事激活政治课堂教学

【摘要】时事是高中思想政治课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通过分析课前、课中和课后,教师如何巧用时事材料为政治教学服务的方式,和指出在有机整合时事与政治教学过程中要注意的几点问题,从而来不断地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提高政治教学效率,最终培养出更多有高政治素养的学生。

【关键词】时事;政治教学;效率

《普通高中思想政治课程标准》指出:“时事是对思想政治课教学内容的重要补充”。因为时事结合思想政治课教学能够弥补教材的相对滞后性和理论性等诸多不足外,还有利于提高学生高考应试能力和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那么,如何巧用时事来提高思想政治课的教学效率呢?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浅谈几点:

一、教学中巧用时事的几种方式

1、课前五分钟时事复习法

具体做法是:教师在讲授新课前要求学生利用上一节课学习的理论知识去分析最近两天以来发生的相关时事,最后教师作简要评述。如果学生拿不出合适的材料,则需要教师自己准备的相关材料进行分析讲评。通过这样五分钟复习旧课的方式,不仅活跃了课堂气氛,而且做到了理论联系实际的要求,在开阔了学生思维的同时,又使知识、能力的培养有效地结合在一起,能够不断地激发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

2、用典型时事导入新课

所谓“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教师如何导入新课,如何创设良好的情境把学生带入新课,将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这堂课的兴趣。而教师如果能用最近两天以来发生的典型的时事例子来导入新课,常常能收到一个良好的课堂效果。如2月24日我新授高一政治《民主选举:投出理性一票》一课时,我利用3月份我国召开“两会”前选举人大代表的问题导入新课。例:2011年2月23日湖北日报“明确农民工参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的条件和数量”、“民政部门可以研究农民工就地参与社区自治的方式方法,依法保障农民工的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然后我提问:什么是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农民工作为进入城镇务工的农业户口人员也能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吗?怎么选?这样,教师把最新的相关时事热点问题给学生思考,一下就会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3、课堂教学中穿插时事内容

在讲新课的过程中,教师可以围绕教材内容穿插最近发生的时事热点问题,然后向学生提出三个问题: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来引发学生思考,不仅能增强学生识记、理解和运用能力,而且能调动学生学习政治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如在讲授高一《经济生活》国家财政和银行知识时,我引用了较多的时事热点来说明我国现阶段为解决通货膨胀问题,政府实施了多条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例:“2010年12月20日央行第六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物价上涨时“财政补贴减轻通胀对市民生活影响”等时事材料进行分析,使学生能够理论联系实际,提高政治教学效率。

此外,在解决重点,突破难点问题上也可以经常引用时事材料来辅助,因为教材的重难点知识较抽象,往往用理论去解释理论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而采用具体的实例来说明却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如在讲授《经济生活》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政治生活》党的知识理论时,由于此知识点较抽象和理论化,所以对学生的理解有一定的难度,而对这点我就引用每年的“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最近的“十二五”规划中典型的、鲜活的时事例子来进行分析说明,并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4、课后可利用时事进行多种方式学习政治

除了以上三种以课堂教学为主的模式外,课后可适当利用最新时事热点进行多种方式学习。如黑板报、手抄报、学校宣传窗、广播、时政知识竞赛、专题讲座、撰写小论文等。从而不断调动学生关心身边和国内外时事,提高学习政治的兴趣。

二、巧用时事要注意的几点问题

1、教师要加强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素养

作为一名优秀的政治教师,一定要养成每天坚持看报纸、杂志和收看国内外新闻的好习惯。条件方面现在每个教师办公室都有报纸和杂志,教师在改完作业和备完课后就应该多关注时事热点,并主动、积极地与其它老师进行讨论,最后把好的例子恰当运用到教学中。而在电视方面我每天一开机就锁定“CCTV-13新闻”台,感觉很不错。平时电脑上网也应多浏览时政要闻。当然,在关注热点时事过程中,还要求教师要长期收集和整理最新的、典型的和有意义的时事材料,在教学教程中才能做到信手沾来,左右逢源。

2、要为学生创造良好的环境

要想把时事更好地为政治教学服务,除了教师自己,还得创造良好的条件让学生更多地了解最新时事。只有这样,师生之间才能在教学过程中达到情感上、思想上的共鸣。选择条件方面,学生可以利用学校广播、电台、电视、电脑网络、板报、报刊等。在我的班里就买了收音机和设置了阅读专栏,我经常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收听广播新闻和阅读《南方日报》、《梅州日报》等报刊杂志,同时还引导他们学会筛选、收集和处理时事的方式方法。这样,既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政治的兴趣,又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3、运用的时事要有时效性和趣味性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要尽快地处理近两天来发生的典型的而有意义的国内外新闻,不然过了几个星期、几个月再去探究它,就失去了鲜活的时效性了,学生对此肯定也没多大兴趣。当然,在有时效性的同时,也不能只停留在单纯的新闻传递上,还要注意材料的选择和处理,和用具体、直观、灵活生动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兴趣和热情,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4、教师要正确处理正反面时事材料

由于现今社会的纷繁复杂,每天国内外都会发生很多吸人眼球的新闻,其中有正面的:如“我国十一五规划的辉煌成就”、“2010感动中国人物评选”等;也有负面的:如“中国人一年吃掉300万吨地沟油”、“富士康员工跳楼坠楼事件”等。所以,教师在进行教学时,需要加以正确引导,同时在选用正反面材料时应以正面的为主,反面的为辅的方式,把正反方面有机结合起来,尽量增进学生的爱国情感,避免学生走进思想的误区。

总之,教师在思想政治课教学过程中,只要充分利用好时事资源,激发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就会不断提高政治课教学效率,最终完成提高学生政治素养的目的。

参考文献:

[1]董富金。时事政治与思想政治课教学[J].新课程改革与实践,2009(1)

[2]钟美炎。浅谈高中政治教学中时事教育的渗透[J].中学教学参考,2009(3)

[3]马小俊。政治教学要和时事相结合[J].甘肃教育,2010(2)

看了“高一时事政治论文”的人还看:

高一政治论文 篇二

星期一早上升旗仪式上,当五星红旗伴随着雄壮的 ……此处隐藏20875个字……国家和地区;这种新型关系必须有国际社会共同有效、积极、务实地参与,在承担这一责任时各国之间也必须停止无休止的争吵,因为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是一个整体,只有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共同参与才能建立这“新型全球伙伴关系”,确保全球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人类共同目标。

第四,政治教育生态化。教育是人类改造自身的一种实践活动,教育过程中蕴涵了人类与自身的关系、与身外自然之间的关系。教育对人类自身自然的改造及影响,是以人类对身外自然的改造为前提和基础的,因此,教育并非纯粹的精神文化现象,它并没有远离自然界,相反它是以人类自身自然为对象,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作为政治教育亦不例外,政治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公民政治文化与政治意识。政治教育生态化是将生态学的基本原理、知识、原则渗入到政治教育之中,将受教育者的政治文化、政治意识提升到全人类的生存文化、生存意识上来,从而促进受教育者的环境素质和环境意识的提高。因此,在生态危机遍及全球的严峻形势下,现代政治教育向生态化方向发展是不可避免的,它推进政治教育进入一个崭新的教育生态化时代。通过政治教育生态化过程,使人类认识到工业文明时代已走向尽头,生态文明时代的到来是时代发展的总趋势。

综上所述,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是全球生态政治兴起的根本原因,而生态政治及各国生态绿党的成立发展成为政治生态化产生发展的基础,政治生态化成为解决当今全球环境问题和生态危机、促进世界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生态环境协调、持续发展的重要措施和途径,政治生态化也就成为未来政治发展的新趋势和必然选择。

致谢:本文在成文过程中得到云南大学环境科学系段昌群、王焕校教授以及公共管理学院董继美教授的审阅指正,特此致谢!

参考文献

[1] 王 进。我们只有一个地球(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99.

[2] 李泊言。绿色政治(M)。北京: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2000.

[3] 佘正荣。生态智慧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

[4] 周 鸿。文明的生态学透视_____绿色文化(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7.

[5] 彭少麟。全球变化与可持续发展(J)。生态学杂志,1998,17(2)。

[6] M G Wallace, H J Cortner etc. Moving toward ecosystem management: Examining a change in philosophy for resource management(J)。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logy,1996,Volume 3.

[7] 段昌群等。生态环境问题对新中国政治生活之影响(J)。思想战线,2000,(4)。

[8] L P Pojman, ed. Environmental ethics: Reading in theory and application(M)。 Janes and Bartlett Publishers, 1994.

[9] 刘京希。生态政治论(J)。学习与探索,1995,(3)。

[10] 邢永富。世界教育的生态化趋势与中国教育的战略选择(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1997,(4)。

[11] 杨通进。环境伦理与绿色文明(J)。生态经济,2000,(1)。

高一政治论文 篇七

事物总是联系着的,记忆也是如此。当祖国迎来共产党90华诞的时候,聆听历史的回声,我的记忆回到了我的上学之路。

读幼儿园的时候,我家在今天的海沧大桥引桥下的仙岳路边。当年的仙岳路,没有繁华热闹的商店和美丽的绿化设施也就罢了,糟糕的是此路只能算是人们踩出的黄土路。晴空万里时,黄沙弥漫,吹不得风,风起,尘起,整个社区被黄沙狠狠地笼罩,一路走过,满头满脸黄埃,眼睛总难逃沙土的袭击。阴雨绵绵时,泥泞不堪,更踩踏不得,脚踩,烂泥,仿佛足陷沼泽,行进两难。只要一场大雨,眼前的泥土路没了,仅是一条滚滚流动的黄河。爸爸总要穿着雨鞋背我上幼儿园。这条黄土路是我们这带居民进出工作学习的唯一通道。我厌倦走路,也走不得路,让爸爸背着。我伏在爸爸的背上,心总想:空中会有路吗?幼稚的我幻想着空中延伸出一条通畅的路。

读小学时,社区终于联系了一辆小巴往返疏港路口,但这是唯一的一辆车,也要等人挤满了才开。就这样,我们巴望着,巴望着这条黄土路早日抹去黄土,变泥水路成水泥路。我家住在黄土高坡现在想想,用这句歌词来形容当时的生活环境最为贴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我也渐渐明白了家乡厦门步入特区建设的曲折与艰难。

事物总是变化的。伴随着新世纪的曙光,我们看到了一条银龙般的宽敞的马路横过我家住的楼前,它尽头的上方更是一道别样的风景:世界第二、亚洲第一的特大型三跨连续全漂浮钢箱梁悬索桥海沧大桥。银灰色的桥身,与蓝天、碧海、红花、绿树融为一体,宛如一道飞虹,架在厦门西海上,成为厦门再腾飞的翅膀。梦想中的路真的出现在空中了。海沧大桥不仅是厦门与外界联系的重要通道,更是现代化厦门的重要标志。行驶的汽车仿佛飞翔在蓝天碧海中,纵横捭阖,一派恢弘。夜间,仙岳路被海沧大桥耀眼美丽的灯光映衬得熠熠生辉,我们可以天天免费观光轻柔的夜景效果。尤其是晚饭后,我们举家漫步在宽敞清雅的仙岳路上,享受仙岳山公园清新的空气和美丽的大桥风光。坐在舒适的公交车上,望着窗外城市曼妙的景致,我不禁笑了,笑当年那条黄土路的艰难,笑如今沥青路的舒展。家乡厦门,开始释放着自己独特的潜力。

事物总是发展的。我读中学了,空中又多出了一道蓝蓝的路,似虹桥从岛内伸到岛外,望不到尽头。BRT的美丽身姿,已随着高高矗立且绵延城中的高架桥和配备电动扶梯的车站,在我们视线中逐渐清晰起来。高架桥墩的蓝色呼应着我们这座海上花园的蓝色魅力,似一条蓝色的丝带飘在海上花园,曲伸舒适。而那那一辆又一辆畅通无阻的奔驰着的快速公交车辆和高品质的服务设施,正努力地与我们磨合着,与我们亲近着,让我们领略快捷、准时、舒适和安全的服务,沿途更是家乡厦门繁华景象和美不胜收的海湾风光。美丽厦门,已实现特区建设质的飞跃,成为了中国沿海一颗耀眼的明珠。

无边落木潇潇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我记忆中的黄土路已经褪色,记忆画纸已经五彩缤纷。我逐渐为这张记忆白纸添笔画,涂色彩,每一笔都是我心中对家乡厦门的美好印象;每一画都见证着美丽厦门和谐发展的特区之路,见证着家乡厦门经济发展的新成果、新飞跃。瞧!经过短短数年的时间,空中何止有路,更有飞虹带你飞行。

在我们伟大的党高瞻远瞩和英明领导下,家乡厦门焕发出特区发展旺盛的生命力和温馨魅力,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断强化,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不断优化。今天的厦门有着中国人居环境奖、联合国人居奖、全国文明城市等诸多头衔和荣誉。来到厦门的人都有一种共同的感受:厦门真美!

星火燎原,沧桑巨变,让我为之讴歌共产党改革开放的政策好啊!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高一时事政治论文(新版多篇)范文。

《高一时事政治论文(新版多篇)(全文共24334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