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语】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8份(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2.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3.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字;理解“庄稼、锄头、中旬、草垛、农场、泥浆、哄骗、如梦方醒”等词语的意思;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说话。
4.体会冒号、双引号和省略号的用法。
教学建议
(一)教学准备
1.幻灯片。
2.四季农谚。
(二)教学过程
1.识字与写字
本课共有7个要求会认的字,9个要求会写的字,识字、写字的任务比较重,在教学中要尽量进行分散识字,抓住重点,各个击破,以便使学生掌握。例如关于需要认识的生字,在读课文时,要争取读准字音,采取认读生字卡片等办法,使学生掌握。关于要求会写的字,要在认读的基础上,结合理解课文来记忆字形,学习字义。
2.朗读指导
对于一个小孩子来说,种西瓜无疑是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在朗读的过程中,怎样才能读出一个种西瓜小孩内心的快乐,等待西瓜长大时的焦急,收获西瓜时无比兴奋的心情呢?这就需要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激发出他们内心的同感,从而准确地把握“我”那一时刻的心情。
同样,爷爷明知不可能,却又想保护孙子那份纯真质朴的愿望,他的语言当然充满了对孙子的关爱。
3.阅读教学
(1)课文的题目是《播种希望的日子》,不言而喻,“播种”在全文中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播种”是全文的中心线索,是“我”牢牢记住这件事的关键,是爷爷对那份童心真诚呵护的体现。正是因为有了播种的愿望,才有了那样一个种西瓜的美丽故事。于是,这一老一小在一个并不适合播种的土地上、季节里竟然种出了又大又圆的西瓜。阅读中,教师要注意与学生一起联系刚刚学过的《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两篇文章有哪些不同。
(2)课文的对话描写也十分有趣。当“我”兴致勃勃地说出了自己的愿望时,爷爷快活地眨了眨眼睛说:“那么让我们赶快播种吧!”虽然这段对话十分简单,却把颇具个性的人物很准确地展现在我们眼前。爷爷非常了解小孩子的童心需要保护、需要激励,所以当他明知道自己的家乡是不能种西瓜的,这也不是种西瓜的季节,还是带着孙子立刻在同样不适合种西瓜的树荫下,开始了他们播种希望的行动。这样的行为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很多成年人来讲是很难做到的,对于爷爷来说,也是十分需要耐心和诚意的。
有的学生可能会问,为什么爷爷明知道各种条件都不允许种西瓜,却还采取近似天真的行动呢?这恰恰是本课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这是对童心的一种真诚的呵护,可以联系《等我也长了胡子》对比着学。
(3)没有播种常识的“我”并不懂得“等待”是怎么一回事,天真地以为西瓜籽在种下去以后会很快有所收获。可是当“我”近乎愚蠢地将西瓜地变成了一片泥浆时,却仍然没有看到西瓜苗的影子。天真的儿童形象此时跃然纸上。“我”的迫切与真诚,打动了爷爷,苦等了一个下午也没有结果的“我”竟然在一觉醒来后看到一个自己“种”出的又大又圆的西瓜,兴奋的心情溢于言表。这可能是“我”童年中记忆最为深刻的事情了,虽然多年以后“我”已知道这是不可能的事,但仍然在“我”的心头播下了希望的种子。文章的最后一段不仅从侧面写出了爷爷的行动对一个孩子的深深的影响,同时字里行间流露出这个当年种西瓜的小孩子对爷爷的深深的感激与眷恋。
(4)适当进行表达训练,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对文中的“我”和爷爷说句话。
4.活动提示
(1)“读一读,写一写”。这些都是学生应该掌握的词语,旨在促进学生积累词语,增加词汇量。其中“浆”在书写时要注意与“桨”区分。
(2)“根据课文内容填写词语”。这道题旨在训练学生进行词语搭配,通过填上恰当的修饰性词语,使得表达更生动具体。同时可以适当地加以课外延伸,只要恰当就可以,不要要求的答案。
(3)“用字典、词典解决问题”。旬:十天叫一旬,一个月有三旬,分称上旬、中旬、下旬;十岁也成为一旬。这是造句的练习。首先要弄懂两个词语,然后再进行造句。
(4)“讨论交流”。这道题目的是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进行合作探究,增进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可以把这些问题与阅读教学结合起来。使学生明白一些农业耕种常识,同时深入理解作者对爷爷那份深深的感激之情。
5.课时安排:建议2课时。
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农业耕作的常识相对于生活在农村的孩子来说可能掌握得会多一些,但对于生活在城市里的学生来说就不是那么容易的了。我们要将此作为教学的重点,只有当学生真正理解了不宜种瓜的农业常识以后,才能更深地感受到爷爷对“我”的关爱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 篇二教学目标:
1·认识7个生字,会写9个生字,会用“兴致勃勃”“流连忘返”等词语练习说话。
2·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中重点词句的含义。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童年生活的美好。
4·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5·学_播种希望的行为与勇气。
教学重点:
1·指导学生用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词语,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难点:
1·运用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加强学生与文本的对话。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我”的情感变化,体会爷爷的良苦用心。
教学准备:
问父母或查资料,了解西瓜种植的有关知识。
教学方法:
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课时安排: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以疑促思,培养问题意识
1·请同学们齐读课题,“播种”应该怎么读?为什么?
通过讨论或查字典弄清:播种(zhǒng):撒布种子;播种(zhòng):用播种(zhǒng)的方式种植。
2·解题质疑:看到这个题目,你都想到了那些问题?(学生思考:谁播种希望?为什么要播种希望?播种什么希望?播种希望的日子是什么时候?等问题。)
3·请同学们**度课文,弄懂以上几个问题,解决的方式不限,然后交流。
二、了解课文,自主识字
1·请同学们默读课文,在文中画出要求会写 ……此处隐藏1134个字……p>①连接本习作内容,做好选材准备。
先进行同学间**交流,相互启发。
再认真回忆个人经历,填写选材表格。
自己帮助别人别人帮助自己
学校
家里
社会上
最终选材及理由
②明确习作要求,确定习作材料。
比较分析所选事例,看看哪一件是印象最深的,为什么会有如此深的印象。(填写“最终选材及理由”)
注:以上两个环节,教师要有意识引导学生“回忆典型事例,唤起真情实感。”
③树立事件发展过程,确定习作重点。
先引导学生体会“要把自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
再让学生回忆清楚事件发展的全过程。
(可以用坐标轴的形式来表现,见后)
进一步启发学生回忆自己在事件发展过程中情感的变化,并对应事件发展过程,填入坐标轴。
例如:天黑了,不知名的叔叔送我回家
紧张——焦急恐惧——怀疑…安心——激动(感受)
发生——发展——**——尾声(过程)
最后,引导学生通过对应比较,确定自己习作重点内容。
④学生完成习作。
动笔前,可以**学生把主要部分说一说,在说的过程中进行指导。指导重点放在“怎样叙述事件才能更好的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⑤**学生进行评议。
⑥个人根据评议情况修改自己的习作。
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 篇四教学目标
★体会文中人物情感的变化。
★抓住重点词句理解课文内容,学会从点滴的生活中的小事去感知爱的存在,学会用爱去回报。
★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通过朗读课文,体会人物内心的情感,并重点理解“苦”字的含义。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写童年往事的回忆性文章。文章以苦糖为线索,记叙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板书课题:苦糖
2、这节课我们接着学习苦糖,请同学们**读课文,并回忆: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这篇课文主要讲了小时候我偷吃光了亲戚探望生病的父亲时送来的白糖,却没有遭到母亲一句责骂的事。﹚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苦糖!
二、品词析句,深入理解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
(1)指名读课文第一自然段,课文第一段告诉我们什么了?
(2)这段话中哪句话你体会最深,指名汇报后教师小结。
﹙是呀,在那个物质匮乏的特定年代,白糖都是特别好的东西,我也对白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那种甜甜的神奇的滋味在吸引着我,下面我们一起走进文章的第二部分。﹚
2、学习课文第二至五自然段
(1)默读课文二至五自然段,边读边画出我在整个偷吃白糖过程中行为表现的语句。
主人公爱吃糖吗?你从哪些句子里看出来的?
(2)指名汇报交流
汇报交流画的句子,教师随机出示重点语句:
①“要是那白色晶体爬在舌尖上,骨碌一转,那神奇的滋味就会在整个口腔里激荡**,化成温柔的`流体。”
指名读,理解“白色晶体”指白糖。
“神奇的滋味”是作者很少吃到白糖,所以把甜味说成神奇的滋味。
随机板书:甜
教师指导读,强调“要是”
这句话时作者吃到糖了吗?(没有)这是作者再想像吃糖过程中的神奇感受,说明他此刻非常欣喜,仿佛糖就在他的嘴里。
闭目想象
把你的感受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②“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物时,我的心缩了一下,只拈了一小撮,舔了。”
指导朗读,理解“神物”
当我的指尖触摸到那神奇的东西时,我感觉怎样?
随机板书:心缩了一下
你现在看到白糖会把它当成神物吗?为什么?﹙当时一罐糖对于一家人来说有多么珍贵、多么难得,从而总结出作者吃光了糖其实是做了一件很大的错事。﹚
板书:偷吃
抓住动词学习“摸、拈、舔”可以适当表演
吃过之后,我扔了砖头,把凳子搬走,发誓不再吃了。
小作者这么爱吃糖,他为什么发誓不再吃了?
可是那凳子和砖头又来了,凳子和砖头是怎么过来的?﹝是我自己搬过来的,这里他却说凳子和砖头又来了,你是怎样理解的?可以用那些我们学过的词语来形容﹞
这次在吃糖的时候,我抓了一大把,满满塞了一嘴。
③“在嚼咽的时候,我目光怔怔地盯着某处,甜出了泪水。”
指导朗读,
并思考:吃糖时的表情怎样?
板书:怔怔
说明了什么?﹙说明作者在为自己的行为懊悔、在大口吃糖时彻底得到的满足感和投入的表情。﹚
男女声比赛读
(3)一个多月后,我的小手蘸完了最后一粒糖。假如你现在是作者,你把家里准备过端午节再吃的糖给偷吃了,或者说你在家里做了一件错事,妈妈一般会怎么做?小作者也和大家的想法一样等着挨顿饱打,我们看看主人公的妈妈是怎样处理这件事的?读一读描写妈**话,说说你的体会。
“可母亲只是抱着空罐子发呆,连一句责备的话都没有。”
边读边看图,当妈妈发现糖没了,表现怎样?
板书:母亲发呆
你能体会到她此刻的心情吗?(失望、伤心、无奈,母亲知道孩子很渴望吃到白糖,为家穷不能满足孩子而无奈)
小作者看到母亲的表情后,那我此刻的心情怎样?体会“苦”
把你的体会放到句子中读一读
这位母亲爱她的孩子吗?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3、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了我的心灵,我对糖的感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请同学们在第六七自然段找答案。(很少再吃糖,而发誓要母亲天天有糖吃,所以我每次回故乡,包里总带些白糖。﹚
4、解题
从那一刻母亲的沉默深深地撼动我的心灵,我发誓要母亲天天有白糖吃。在我的心中成了永恒,所以无论什么时候回到故乡,我总会带一些白糖。而自己却从那件事以后,很少再吃白糖,糖是甜的,是我曾经向往的,令我陶醉的神物。我偷吃了,之后那种激动、愧疚之情一直萦绕在我的心里,而我的行为却给母亲带来了伤害,带给了我一段苦涩的童年回忆。所以文章就用苦糖为题。
三、全课小结
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不会再把白糖当作神物,那段历史将铭刻在我们的内心深处,让我们更加珍惜我们现在的幸福生活。希望同学们通过今天的学习,学会感恩于为我们成长付出艰辛的父母,感恩于社会。
板书设计
苦糖
狂喜
甜——偷吃-心缩了一下——母亲发呆
怔怔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四年级上册语文百花园教案8份(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