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新闻两则》教案(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新闻两则》教案 篇一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相关知识,了解这两则新闻的有关历史背景。
2.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把握课文中的人物、事件,认识中国革命胜利来之不易,从中获得有益启示。
重点
1通过分析两则新闻,把握住新闻要素,结构和特点。
2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难点培养阅读写作消息的能力教学准备报纸教学方法讲读法教学程序教学补充第一课时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
(一)讲解关于新闻的一般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通常分为动态新闻综合新闻典型新闻和新闻述评四类,其中动态新闻是报纸广播最常用的一种,它报道的是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新成就。
(2)新闻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发生的原因经过结果
(3)新闻的结构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其中标题导语主体是必有的背景结语可有可无。
(4)新闻的表达方式:主要是叙述有时兼有议论描写(5)新闻的特点真实性及时性准确性
(二)分析课文学习阅读消息
1介绍背景1949年,淮海辽沈平津三大战役结束,人民解放军在全国取得胜利已成定局,但国民党反动政府依然负隅顽抗,对长江防线经过三个半月苦心经营后,于4月20日悍然拒绝签定和平协定。4月21日毛泽东主席和朱德总司令发布“向全国进军的命令”,人民解放军于凌晨发起渡江战役,彻底摧毁国民党的长江防线。
2分析电头:交代了通讯社的名称发电的时间地点表明材料真实报道及时
3自读课文,找出本篇新闻的六要素
4学生讨论分析新闻结构本文可分两部分:
导语(1、2)总述渡江情况。从作战兵力、战线长度、战况三个方面总领全文。主体(3-17)具体细致的报道了三路大军渡江作战的情况。根据中西东三路军的情况化分层次,并填表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时间地点兵力渡过兵力讨论下列问题(1)找出文中议论的句子并说说其作用从敌我两方面分析敌军纷纷溃退,毫无斗志的原因,揭露了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的反动本质,赞颂了我军英勇善战,所向披靡的英雄气概。
(2)为什么按中西东路军的顺序叙述中路军渡江作战在前,所以先写,中西路军所与敌情相似,抵抗较小,东路军所遇抵抗较为顽强,所以中西路军放在一起写,东路军后写。(3)分析详略中路军首先发起渡江战役,比较重要,为什么反而写的更简略呢?渡江战役开始后,新华社在此之前已经关于中路军的介绍为什么详写东路军东路军战斗最激烈,敌人又将其防线修筑的最巩固,只有把着一路的作战情况说清楚,才能表现我军英勇善战的气势(4)讨论主体的几个层次是怎样衔接的
(三)课堂总结课文通过叙述了三路大军渡江战役的伟大胜利,赞扬了人民解放军的英勇善战鼓舞了全国人民的斗志。
《新闻两则》教案 篇二教学目标: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四、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教学重点:
一、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二、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理解本文口语和书面语相结合的特点及其效果。
三、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教学难点:
一、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体会播音时应有的感情、语速、语调。
二、锻炼提高学生研究分层次的能力。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研讨探究。
教学过程:
一。 模拟播音,导入新课:
1、播放学生朗读课文的录音
(展示学生劳动的成果,激发学生兴趣,总体感知课文,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录音新闻”的特点:文字报道和现场录音结合运用,更真实、更全面地报道事件。
二。 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1、了解录音新闻的特点;
2、学习本文安排顺序的合理性;
3、培养学生表现、创造的意识和能力------模拟播音;
4、体会参试人员为祖国做贡献的战斗精神。
三、速读课文,正音正字:
1、注音:参( )数 经纬( ) 停泊( )运载( ) 气氛( )
2、填字:Shùn 间沉 jì
3、改错别字:重容不迫 欢呼鹊跃 自立更生
四、理清脉络(检查预习)
1、这则新闻报道了什么?以什么为顺序报道的?
[提示:我国 m.haozuowen.net 运载火箭水下发射成功的过程。时间为序。 ]
2、找出文中表明时间的词语。
3、小组讨论、理清课文的总体结构,并概括大意。
归纳:本文是一则事件通讯。按内容、时间顺序,可分三个部分:
㈠1—7段,报道火箭发射的情况。
㈡8—15段,报道火箭落水的情况。
㈢16段,报道对发射海区指挥部负责人的采访。
《新闻两则》教案 篇三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学了解新闻的特点、结构、语言。
2、初步学会分析新闻。
3、激发学生阅读新闻的兴趣。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方法:
引导、启发、组织学生自己设问答问。
教学手段:
多媒体投影。
教学过程:
一、[投影]新闻(动画)
二、[教师引导]
你平时在哪里能够看到新闻?
[学生交流]:报纸、电视、广播、网上
三、[教师引导]
你想了解新闻的哪些知识?
[学生交流]待定
四、[投影]教师建议
1、阅读预习提示1、2两小段。
2、阅读106页《写消息》。
3、结合书下注释阅读课文《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划出你要掌握的有关新闻的内容。
五、[投影]教师指导
在纸上写上你所不懂的问题,请教别人。
设计一个好题目考考你的小组长或课代表。
[学生交流]
六、[投影]强调要点
特点:真实性(真)
简明性(简)
时效性(新)
结构:标语导语主体
背 ……此处隐藏6774个字……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这首诗是为人民解放军解放南京而作,表现了人民解放军的英雄气概。历史告诉我们,中国革命的胜利是经过长期革命战争战胜强大敌人取得的,今天,我们学习的是毛泽东为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亲自撰写的一篇新闻,题目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这宏大的战争场面,感受这场伟大的正义的战争。
二、检查预习
1、请同学们将课前收集到的有关渡江战役的资料在课堂上展示、交流。教师补充,明确渡江战役背景。
2、字词学习
荻港溃退歼灭锐不可当
三、感知课文内容,了解新闻要素
1、默读课文,用简明的语言说说新闻报道了什么内容。
2、在文中的示意图上画出三路大军的渡江区域,并分别标明渡江时间、人数、地点。
3、复习记叙的六要素,并指出本文中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教师明确:记叙的六要素也就是新闻的六要素。)
原因:国民党反动派拒绝签定和平协定。
经过:中路军、西路军、东路军渡江。
结果:百万大军胜利渡江。
四、理清新闻结构
1、快速默读课后练习一,回答问题:新闻的结构可以有几个部分?各部分的作用是什么?(同座互问互答)
2、如果说阅读新闻有三种方法:浏览、略读、精读,请完成下面连线题,并说说理由:
浏览主体
精读标题
略读导语
3、快速默读课文。
(1)指出本文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
(2)说说导语部分从几个方面对新闻的内容作了概括。
(3)主体部分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报道三路大军的?为什么要按这样的顺序?
4、教师朗读一则短小新闻,请学生指出其标题、导语、主体三部分。
五、课堂小结
通过本课的学习我们了解了渡江战役的基本情况,了解了新闻的要素和新闻的结构,对今后学习新闻文体打下了初步的基础。
六、布置作业:
1、课外阅读一则新闻,指出其六要素。
2、在报纸上找一则新闻,准备下节课在课堂内交流。
3、课外收集有关解放战争的资料。
4、完成同步作业相关内容。
第二课时
要点:继续学习《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分析新闻特点。学习《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明确战争主题。
一、检查复习:请同学将课前准备的一则新闻在班内朗读,其他同学分别指出新闻的要素和标题、导语、主体部分。
二、默读课文,分析新闻特点
1、新闻的作用是报道国内外最新发生的重大事件或新气象,因此“真实是新闻的生命”,请同学们分组讨论,本文哪些地方可以体现出新闻的真实性?
(人数、时间准确,叙事客观真实)
2、划出本文的电头部分及表示时间的词语,思考:从中可以看出的新闻的什么特点?
3、说说本文主要用了什么表达方式?为什么?除此之外,本文还用了什么表达方式?在文中划出相关语句,并说说其在文中的作用。(本文议论了敌人毫无斗志的原因,同时也指明了渡江战役的背景。)
4、结合本则新闻的学习,请谈谈你对新闻的特点有哪些认识。
三、在整个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经历了战略防御、战略相持、战略进攻三个阶段,进行了大大小小无数次的战役,最终取得了战争的胜利,下面我们继续学习毛泽东的另一则报道解放战争的新闻《中原我军占领南阳》。
四、学生展示资料,了解战争背景。
五、字词学习
鄂豫阻遏绥靖阌
六、分析讨论:
1、理清新闻的六要素,整体把握文章;找出消息结构的五部分,划分层次,理清思路。
学生分组讨论、交流
归纳:
消息的时间:1948年11月4日下午。
人物:中原我人民解放军。
地点:南阳。
消息的标题:中原我军解放南阳
《新闻两则》教案 篇八【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⑴积累“鄂、豫、绥靖、阻遏、锐不可当”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和词义。
⑵了解新闻相关知识。
⑶了解两则新闻的历史背景。
⑷把握新闻的内容及结构特点。
2、能力目标:
⑴培养学生阅读新闻的能力。
⑵培养速读课文,迅速筛选主要信息的能力。
3、德育目标:
了解解放战争中我人民解放军英勇善战、力阻顽敌的精神以及人民必胜、正义必将战胜邪恶的历史规律。
【教学重点】
1、理解新闻内容,把握战争的主题。
2、把握新闻的特点,重点把握新闻的结构,了解导语的作用。
【教学难点】
理解新闻主体部分各层次间的关系。
【教学方法】
1、讨论法和点拨法相结合:
整个教学以听和读为主要手段,从“新闻的内容”“新闻的结构”“新闻的特点”三个角度对课文作反复阅读,以学生讨论为主,教师相机诱导、点拨。
2、延伸拓展法:
新闻是一种实用性很强的文体,为让学生切实把握这种文体,教学中宜选择几则新闻引导学生通过训练学会拟标题、导语,划分主体部分的层次。
【教具准备】
多媒体、录音机、中央电视台新闻录音磁带、文字资料。
【教学过程】
〖教学要点〗
朗读新闻,要求学生听读,辨明字音及词义,积累词语;指导学生从六个方面把握新闻的主要内容,培养快速阅读叙事性作品的能力;把握两则新闻战争的主题;能力训练,学会正确听读。
〖教学步骤〗
一、导语设计
同学们,你喜欢读报吗?喜欢读报纸上的新闻吗?喜欢新闻,可以表现一个人敏锐的洞察力和关心时事动态的热忱。新闻是我们了解时代生活的一个窗口,是社会变化的一个晴雨表。今天我们学习的两则新闻,高屋建瓴,大气磅礴,是新闻作品中不可多得的瑰宝,它出自一代伟人之手。
播放《七律·人民解放军占领南京》歌曲,教师板书文题。
二、引导学生把握新闻的内容
1、教师播放选自“中央电视台新闻30′”中的一则新闻录音,要求学生用“我听说……”的句式说出自己所听的内容。
2、选几位同学交流,其余同学评价。教师顺势点明听新闻要抓住内容的六要素,也就是记叙六要素,即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3、把握《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主要内容:
多媒体播放描写人民解放军渡江作战的纪录片或故事片片断。
⑴教师用新华社播音员的口吻朗读这篇新闻稿,学生听读,要求听清字音,初知文意:
教师提示一些字的读音及词义。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新闻两则》教案(精品多篇)范文。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