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实用范文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一章(精品多篇)

时间:2025-06-29 07:11:47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一章(精品多篇)(全文共5879字)

[说明]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一章(精品多篇)为的会员投稿推荐,但愿对你的学习工作带来帮助。

提高生物成绩的方法 篇一

勤问

学习都是从发问开始,科学研究也是从问题着手。保持好奇的天性,在学习的过程中尽可能多地提出问题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是学习成功的重要因素。

动手

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探究生物学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只能通过动手做才能学会……向自然学习、在实践中学习,收获会更大!

多思

发展思维能力,与掌握知识技能与方法同样重要!要学会从不同的角度来看问题,从不同的视角来审视生命。比如,从基因的角度来看生命,你会发现我们保护一种种生物实际上是在保护一个个独特的基因库,死去的是个体而不死的却是基因。从历史的角度看生命,每一种生物都是历史的产物,现存的每一个个体都是由最原始的生命演化而来的。我们每一个人身上都浓缩着大约38亿年的进化史。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篇二

1、人类活动对生物的影响:人类活动对生物圈的影响

(1)乱砍滥伐,开垦草原,使生态环境遭受严重破坏,水土流失加重,还会引起沙尘暴。

(2)空气污染会形成酸雨。

(3)水污染会破坏水域生态系统。

(4)外来物种入侵会严重危害本地生物。

2、排放过多的二氧化硫等有害气体到大气中,容易导致酸雨的产生,酸雨对生物有极大的危害,被称为“空中死神”;过多的二氧化碳的排放还会导致全球的温度的提升,形成“温室效应”。含有贡、银、镉的固体废物和工业废水,会引发各种疾病:水俣病、痛痛病等。

3、为了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采取以下措施:植树造林、保护鸟类、建立自然保护区、实施计划生育、退耕还林还草。

4、生物随着商品贸易和人员往来迁移到新的环境中并对环境造成严重的危害叫做生物入侵。

背生物的最快方法有哪些

简化记忆法

分析初中生物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例如DNA的分子结构可简化为“五四三二一”,即五种基本元素,四种基本单位,每种单位有三种基本物质,很多单位形成两条脱氧核酸链,成为一种规则的双螺旋结构。

口诀记忆

将生物学知识编成“顺口溜”,生动有趣,印象深刻,不易遗忘。例如:判断遗传病的显性或隐性关系:无(病)中生有(病)为隐性(遗传病);有(病)中生无(病)为显性(遗传病)。

知识浓缩法

可借用书店有卖的小本参考书(不要那些又大又厚的全解之类的,如果要在短时间内复习好生物,没必要背得那么全面),里面的内容要像笔记一般精炼简单,并有总结各个单元知识要点,照参考书上——背吧!

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知识点

z1.生物圈中的绿色植物类群有:藻类植物、苔藓植物、蕨类植物、种子植物,其中前三种植物生长到一定的时期会产生一种叫做孢子的生殖细胞。因为通过孢子进行繁殖,所以又称为孢子植物(没有种子植物)。

2、藻类植物大多数生活在水中(如淡水:水绵,衣藻;海水:紫菜、海带)

(1)形态结构: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2)营养方式:藻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进行繁殖。

3、藻类植物在生物圈中作用:

(1)生物圈中氧气的重要来源

(2)水生生物的食物来源(如鱼类饵料)

(3)供食用(如海带紫菜)

(4)药用

4、苔藓植物大多数生活在陆地上的潮湿环境(葫芦藓、地钱、树干苔藓)。

(1)形态结构:一般都很矮小,通常具有类似茎和叶的分化,但是茎中没有导管,叶中也没有叶脉,根非常简单,称为假根(只起固定植物体作用)。

(2)营养方式:苔藓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苔藓植物是监测空气污染程度的指示植物。

5、蕨类植物多数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如里白、贯众、满江红)。

(1)形态结构:有根、茎、叶的分化,在这些器官中有专门运输物质的通道——输导组织。

(2)营养方式:蕨类植物细胞里都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营养方式为自养。

(3)繁殖方式:用孢子(生殖细胞)进行繁殖。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篇三

第一节 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

1、呼吸系统是由呼吸道和肺组成。 2、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支气管,

3、呼吸道的作用是:①保证气体顺畅通过的结构;②能对吸入的气体进行处理,使到达肺部的气体温暖、湿润、清洁。

4、呼吸道对空气的处理能力是有限的。所以我们要保持环境中的空气新鲜、清洁。

5、咽既是消化器官,也是呼吸器官。

第二节 发生在肺内的气体交换

一、肺与外界的气体交换

1、肺是呼吸系统的主要器官,它位于胸腔内,左右各一个,左肺有两叶,右肺有三叶。一分种大约呼吸16次。肺的基本单位是肺泡

2、胸廓横向的扩张和收缩,是肋骨间的肌肉收缩和舒张的结果。

3、肋骨间的膈肌收缩,胸廓扩张时吸气,肋骨间的膈肌舒张,胸廓收缩时呼气。

二、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

1、肺适于气体交换的特点是:肺泡外面包绕着丰富的毛细血管,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都是一层扁平的上皮细胞。

2、肺泡与血液的气体交换:肺泡中的氧气透过肺泡壁和毛细血管壁进入血液;同时血液中的二氧化碳进入肺泡。

3、呼出的气体中,氧气的含量减少,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

第三节 空气质量与健康

1、控制污染物排放是防治大气污染、改善空气质量的根本措施。

2、植树造林是防治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

初中生学好生物的方法和技巧有哪些

1用生物学的基本观点统领学习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习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以下生物学观点:第一个是生命物质性观点,生物体由物质组成,一切生命活动都有其物质基础;第二个是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的观点,包括两层意思:

一是有一定的结构就必然有与之相对应功能的存在;二是任何功能都需要一定的结构来完成;第三个是生物的整体性观点,系统论有一个重要的思想,就是整体大于各部分之和,这一思想完全适合生物领域。不论是细胞水平、组织水平、器官水平,还是个体水平,甚至包括种群水平和群落水平,都体现出整体性的特点。

2该背就要背

无论是文科还是理科,都少不了要背诵的内容。数学、物理、化学有相应的 ……此处隐藏744个字……血液呈红色,自然止血,应消毒;

动脉出血:血色鲜红,血流猛急,在受伤动脉近心端进行止血;

静脉出血:血色暗红,血流缓和,在受伤静脉远心端进行止血。

4、输血与血量

1)血型的发现:1900年,兰德斯坦纳发现了ABO血型

2)血量:占体重的7~8%

3)输血:血型:A型、B型、AB型、O型。输血:以输同型血为原则所有血型都可以少量输入O型血,AB型可以接受所有血型的少量输血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习方法

1、简化记忆法。

即通过分析教材,找出要点,将知识简化成有规律的几个字来帮助记忆。

2、联想记忆法。

即根据教材内容,巧妙地利用联想帮助记忆。

3、对比记忆法。

在生物学学习中,有很多相近的名词易混淆、难记忆。对于这样的内容,可运用对比法记忆。对比法即将有关的名词单列出来,然后从范围、内涵、外延,乃至文字等方面进行比较,存同求异,找出不同点。这样反差鲜明,容易记忆。

4、纲要记忆法。

生物学中有很多重要的、复杂的内容不容易记忆。可将这些知识的核心内容或关键词语提炼出来,作为知识的纲要,抓住了纲要则有利于知识的记忆。

5、衍射记忆法。

以某一重要的知识点为核心,通过思维的发散过程,把与之有关的其他知识尽可能多地建立起联系。这种方法多用于章节知识的总结或复习,也可用于将分散在各章节中的相关知识联系在一起。

七年级下册生物学习技巧

树立正确的生物学观点是学习生物的重要目标之一,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又是学习、研究生物学的有力武器,有了正确的生物学观点,就可以更迅速更准确地学到生物学知识。所以在生物学学习中,要注意树立生命物质性、结构与功能相统一、生物的整体性、生命活动对立统一、可持续高效发展、生物进化和生态学等观点。

七年级下册生物知识点 篇五

流动的组织——血液

1、血液由血浆和血细胞组成。血液具有运输、防御和保护的功能,被称为流动的组织。

2、血液分层后,上层淡黄色的半透明液体是血浆。下层是红细胞,呈红色;白细胞和血小板在两层交界处,很薄,呈白色

3、血浆的主要作用是运载血细胞,运输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要的物质和体内产生的废物等。

3、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4、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数量最多,富含血红蛋白。具有运输氧的功能。

5、白细胞有细胞核,比红细胞大,但数量少。能吞噬病菌,对人体起防御和保护作用。

6、血小板是最小的血细胞,没有细胞核,形状不规则。有止血和加速凝血的作用。

血流的管道——血管

1、三种不同的血管: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

2、动脉是把血液从心脏输送到身体各部分去的血管,管壁厚弹性大,管内血液流速快。

3、静脉是把血液从身体各部分输送到心脏去的血管,管壁薄,弹性小,管内血液流慢。

4、毛细血管是连通于最少的动脉与静脉之间的血管,它是血液和细胞间物质交换的场所,管壁薄,由一层上皮细胞构成,管内血液流速最慢。

输送血液的泵——心脏

一、心脏的结构和功能

1、心脏解剖图

2、心脏壁主要由心肌构成,心脏有左心房、右心房和左心室、右心室四个腔,只有同侧的心房和心室相通;主动脉连左心室,肺动脉连右心室,同侧的心房和心室之间,心室和动脉之间都有瓣膜,这些瓣膜单向开放的,只能沿一定的方向流动,而不能倒流。

3、心室与动脉之间的瓣膜叫动脉瓣;心房与心室之间的瓣膜叫房室瓣。

二、血液循环的途径

1、体循环:血液由左心室进入主动脉,再流经全身的各级动脉、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最后汇集到上、下腔静脉,流回到右心房。

2、在体循环中血液与组织细胞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体循环把动脉血变成静脉血。。

3、肺循环:流回右心房的血液,经右心室压入肺动脉,流经肺部的毛细血管网,再由肺静脉流回左心房。

4、在肺循环中,血液与肺泡之间进行了物质交换,肺循环把静脉血变成动动脉血。

5、动脉血:含氧丰富,颜色鲜红。静脉血:含氧较少,颜色暗红。注意:动脉中不一定流动脉血(如肺动脉),静脉中不一定流静脉血(如肺静脉)。

6、人在安静状态下,心室每次射出的血量大约为70毫升。人体内的血液总量大约为4000毫升。

输血与血型

1、1900年奥地利科学家德斯坦纳把血液分为A型、B型、AB型、O型。

2、输血的时候,应以输入同型血为原则。 3、任何血型的人都可以输入少量的O型。

4、成年人的血量大致相当于本人体重的7%~8%。5、健康成年人每次献血200~300毫升是不会影响健康的。 6、从1998年起,我国实行无偿献血制度。

学好初中生物的方法和技巧大全

先记忆,后理解”,掌握基本知识要点

与学习其它理科一样,生物学的知识也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进行记忆,但是初中阶段的生物学还有着与其它学科不一样的特点:面对生物学,同学们要思考的对象是陌生的细胞、组织、各种有机物、无机物以及他们之间奇特的逻辑关系。因此只有在记住了这些名词、术语之后才有可能理解生物学的逻辑规律,既所谓“先记忆,后理解”。在记住了基本的名词、术语和概念之后,把主要精力放在学习生物学规律上。这时要着重理解生物体各种结构、群体之间的联系(因为生物个体或群体都是内部相互联系,相互统一的整体),也就是注意知识体系中纵向和横向两个方面的线索。

听讲

很多优秀学生的经验都说明了一个共同点,即学生的主要功夫应下在课堂上。我们的学习过程,实际上是解决一种矛盾,即已知与未知的矛盾,通过学习把未知转化为已知,然后又有新的未知的出现,我们再来完成这个转化过程。

而由未知转化为已知的过程是在课堂上,在老师的指导下完成的,因此应该是很顺利的。有很多学生就是课上认真听讲,在45分钟的时间里完成学习任务。但是,总有些人,课堂上不认真完成由未知向已知的转化,白白浪费掉45分钟,反而在课下再花时间去完成转化,此时已没有老师的指导,只有课本上的内容,显然是不会有好效果的。

如此花双倍或更多的时间,去完成效果不好的学习任务,就是常说的事倍功半。只要我们把主要功夫下在课上,那么,课下的负担也就会减轻,而且学习效果也会提高,时间上也会更加充裕,这就是常说的事半功倍。所以,听讲这一步骤是极为关键的。

人体的四种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由上皮细胞构成,具有保护、分泌等功能。

肌肉组织:由肌细胞构成,具有收缩、舒张功能。

神经组织:由神经细胞构成,能够产生和传导兴奋。

结缔组织:支持、连接、保护、营养等功能。

你也可以在搜索更多本站小编为你整理的其他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一章(精品多篇)范文。

《七年级生物下册知识点第一章(精品多篇)(全文共5879字).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